2025年第八期

7月,“中國政經第一刊”《南風窗》封面報道專訪劉漢元主席,聚焦中國光伏助推全球能源革命,重磅報道不僅僅又多了一個“10萬+”,更引起各方廣泛關注。
作為中國光伏崛起的企業樣本,在媒體的觀察中,面對風云變幻的市場,通威43年來一次次成功穿越周期,堅定信心的背后,是擁有一個穩定良性的內生機制。所以,無論經歷怎樣的調整、改變和完善,作為一個整體、龐大的組織,始終會產生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
“不用打鞭子,通威就會往前跑。”主席接受采訪時如是形容。
“不用揚鞭自奮蹄”,本是形容老黃牛勤耕不輟的質樸意象,放在今天的商業語境里,恰是通威43年發展最鮮活的注腳。從80年代的四川小作坊,到今天的世界500強;從引領中國水產飼料轉型升級,到助力中國光伏領跑全球,通威的每一次跨越,都源于對“不進則退”的清醒認知,成于“追求卓越”的“自奮蹄”。
從更廣闊的視角看,“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精神對當下企業管理仍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在“躺平”“內卷”等社會心態交織的今天,通威的發展故事展示了一種更為積極的生存姿態:奮斗不是被迫的應對,而是自我實現的途徑;創新不是外在的要求,而是內在的渴望。
主席曾指出,事實上每個人都是在為自己工作,在公司搭建的平臺上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才華,貢獻自己的力量,然后通過組織的激勵和分配機制,分享其中的回報,獲得自己應得的報酬和產出。
雞蛋若從內突破,叫內生動力,如鳳凰涅磐;如果一味等待外力的敲打,那么可能成為別人盤中餐。這就是內驅力的重要性。
當前,通威正處在苦練內功、創新開拓的關鍵時期,需要激活更多“自奮蹄”的干部員工,來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要點燃精神火炬。功從苦中建。無數建功立業者的經歷表明:“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所以,在攻堅克難的道路上,領導干部的精神狀態尤其重要。心弱則志衰,志衰則不達。我們必須時刻充滿一股工作干勁、一番拼命精神、一種必勝信念。就算前路泥濘,荊棘滿布,也要不彷徨、不低頭、不退縮,敢于頂著壓力上,勇于朝著困難行。
要強化作風建設。作風優良,方能激發干事創業“精氣神”,增強攻堅克難“硬底氣”。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帶頭弘揚“實干、實績、擔當”的優良作風,必須眼皮貼近地皮,雙腳扎根土地,堅決破除不擔當、不作為和“躺平”等不良習氣;堅決摒棄得過且過、懶惰懈怠等消極行為,對標最高抓謀劃,聚焦最好抓推進,錨定最優抓落實,真正下功夫、接地氣、攻難關、解難題。
要事事追求一流。主席曾指出,把事情做到90%的程度夠好了吧?但你知道0.9的10次方是多少?10個環節過后,結果僅有0.35。長期如此,企業就會變得平庸、低效,最后喪失競爭優勢。所以,成功的關鍵是博學、認真,加上持之以恒!
主席教導我們,如果每天進步1%,一年后就是原來的38倍;反之,如果每天退步1%,一年后只有第一天的0.025。時間只是土壤,行動才是養分。因此,只有勤于給自己施肥,才會茁壯成長。
今年通威集團再次榮登《財富》世界500強榜單,成為光伏和水產兩大行業全球唯一連續三年上榜企業。
榜單發布之際,通威各板塊各公司正召開半年度會議,全面深刻盤點上半年“答卷”,求真務實部署下半年工作,吹響了新一輪沖鋒號角。
大家清醒地認識到,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更奮楫,發展路上仍有“婁山關”要奪,攻堅深處還有“臘子口”須破。正如主席教導我們,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勞永逸的想法,只要行業里有人比你做得更好、更優秀,你就落后了,這就是市場競爭的殘酷。
心態決定狀態,信念決定未來。主席表示:“有這樣的信念與本事,我們就能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全體通威人要深刻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和中國光伏仍處于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扛牢責任、盡銳出戰,以“不用揚鞭自奮蹄”的奮斗精神,踏坎坷、過險關,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留下無悔的奮斗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