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來源:《財富》FORTUNE
2025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揭曉,全球范圍內500家企業成為這份榜單上耀眼的存在。盡管中國上榜企業數量近年有所波動,但在質量、國際化程度、創新能力等維度展現出更高的成熟度與戰略主動性。它們正在從“追趕者”向“引領者”轉變,成為全球商業格局中舉足輕重的力量。
在這份榜單上,在上榜的中國企業里,通威的名字連續三年出現。
通威國際中心
通威之所以引人注目,不僅在于它的獨特性與稀缺性,更在于這家成立43年、一直以穩健著稱的企業,在獨特性與稀缺性之外,形成了“創新驅動”的發展內核、“長期主義”的戰略定力和“全球共生”的格局視野。遵循這一發展邏輯,通威不僅成為光伏和水產行業連續三年登上《財富》世界500強的企業,也為世界呈現了一家中國企業通過具有緊密內生聯系的全產業鏈運營而崛起的成功范本。
通威截至目前的43年歷史,始于四川眉山。眉山是蘇東坡的故里,他的名篇《赤壁懷古》,或許可以用來作為通威的文學映照:
從一條小河邊起步,成長為擁有遍布全國各地及海外地區的近400家分公司和子公司、員工近6萬人的大型跨國集團,融入浩浩蕩蕩的全球經濟洪流,不僅在光伏新能源領域通過十余年深耕,以“技術創新+垂直整合”構建起不可替代的競爭壁壘,并以此為基礎成為水產飼料、高純晶硅以及太陽能電池三大領域的全球領先者。
通威旗下永祥股份花園式工廠
比文學描述更真實、更有力的是數字,通威股份的2024年年報顯示,在產業鏈上游環節,通威高純晶硅的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中游太陽能電池方面,依據InfoLink Consulting數據,通威連續八年蟬聯全球電池出貨量榜首,并成為行業首家電池出貨量累計超過300GW的企業;光伏組件躋身全球組件出貨量前五位。
通威太陽能智能制造生產車間
作為一家技術驅動的創新型企業,通威充分利用國內和全球兩個市場的優勢動能,獲得了自身既快又好的發展。
在國內,通威通過積極參與全國統一大市場實現快速發展。2024年,憑借高效能、高可靠的組件產品及強大的全產業鏈協同優勢,通威連續中標央國企的數個GW級重點項目,并拓展省屬能源集團與優質民營企業,實現集中式客戶全覆蓋;通過產品共創、資源整合及客戶開發,銷量與市占率穩居國內分布式市場頭部梯隊,這為通威筑牢了海外拓展的根基。
在海外市場,通威投身全球競爭展示其實力。通威組件目前已經覆蓋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海外出貨同比增長近一倍,取得多國GW級項目突破。
海外市場的出色表現,不僅帶來了新的業績增長點,也降低了通威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增強了整體抗風險能力。
2023年,通威首次登上《財富》世界500強榜單,成為光伏、水產行業全球唯一一家世界500強企業;2024年繼續位列榜單;2025年,通威連續第三次位列其中。這不僅是通威作為一家企業的成就,也是一家成功企業錨定的運營邏輯和發展戰略的矚目成就。
對通威來說,其經歷的中國光伏產業跌宕起伏的20年,有風和日麗,也有疾風驟雨;有一日千里,也有踟躕不前。光伏產業周期流轉的結果必然是大浪淘沙,有人掉隊出局,有人苦苦支撐,有人則把危機轉化成時機,實現躍升。
留在這個競爭局中的,都經歷過九死一生,練就了一身真本領——按照光伏產業的成長邏輯,技術路線一直是爭奪的高地。誰掌握技術標準和主導權,誰就會贏得發展先機。
作為全球光伏行業的重要參與者與推動者之一,以科技創新作為抵御風險、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通威已經在科技創新方面構建起自己足夠堅固的風險隔離墻和競爭壁壘。
根據最近三年的統計數據,通威累計研發投入超110億元,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第一時間應用于市場,為公司創造即時價值:
2024年6月,通威全球創新研發中心全面啟用,致力于開展高效晶硅電池、高效高可靠組件產品的開發,研究方向全面涵蓋未來光伏重要技術,并且已經在TNC、THC、TBC、鈣鈦礦/晶硅疊層等路線形成了一系列重大核心技術。通威行業首發的PECVD技術路線使得TOPCon電池量產效率達到26.9%;通威TNC-G12 66版型組件功率創造紀錄,達到778.5W;THC組件功率連續九次打破世界紀錄,最高功率790.8W。
2025年5月,通威TNC 2.0組件全球發布,以“高效、可靠、可持續”為核心理念,融合908技術(通威自主研發的0BB技術)、TPE技術、Poly Tech、鋼網印刷四大關鍵技術,將組件功效推上新高度。
通威TNC組件功率及效率再破紀錄
基于隧道氧化物鈍化接觸(TOPCon)技術的超高雙面率太陽能組件,是通威全球創新研發中心最新的技術突破,研發成果發布于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這一技術實現了94.3%的電池雙面率(經過德國TüV Rheinland認證)、組件雙面率達91.7%,展示了TOPCon技術的強大潛力,引領了TOPCon技術在高效雙面組件領域的發展方向。
作為一家《財富》世界500強企業與行業的全球領軍者,僅僅滿足自身的技術創新需求還不夠,還必須承擔更多的行業創新責任。
通威與多家產業鏈上下游龍頭企業組建成立四川省晶硅光伏產業創新中心,建立晶硅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創新生態圈和生態鏈,構建“政產學研資用”協同創新體系,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解決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瓶頸、產業生態系統存在的短板制約、體制機制建設滯后于產業發展等突出問題,加速推進研發成果轉化,促進全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光伏行業全產業鏈的健康發展,是應對當前行業挑戰的唯一解決方案。通威相信從長遠來講,能夠有效地推動能源轉型才是本質需求,“內卷”永遠不是出路,創新才是在這輪行業周期性低谷中突圍的“利器”,也是光伏行業未來走向繁榮的“法寶”。這是通威以自己的發展經歷總結出的經驗。
通威高效組件助力克羅地亞綠色發展
在《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的歷史上,當然有快速成長的明星公司,但大多數上榜企業并不是通過一蹴而就的“百米沖刺”,而是數十年如一日不斷穿越市場周期的“長跑者”。
通威的發展歷史,恰恰體現著這種“戰略定力”——在行業波動中堅守核心賽道,在短期利益面前錨定長期價值,在外部誘惑中堅定保持自身發展節奏。這種定力,源于企業對“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清醒認知。這種清醒既有對全球能源轉型、行業發展的宏觀認識,也有對企業戰略的細微把控。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研究報告顯示,要實現2050年碳中和目標,全球光伏累計裝機將達到18,200GW,年均增長615GW,這已經是近五年來該組織第三次上調預測目標,但仍趨保守。根據相關機構測算,要實現2050年碳中和,全球平均每年需要新增光伏裝機1,500 GW至2,000GW。截至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約500GW,累計裝機約2,000GW,離目標裝機量還有很大差距。
現階段全球能源消費中超過一半仍為非電力能源,中國及其他多數國家的這一比例更是高達60%以上。在碳中和的背景下,非電力能源主要為化石燃料,這表明當前的非電力能源和化石能源在未來二三十年內必須轉型為電力能源,且需由清潔能源來供應。按照目前中國的能源稟賦與用能結構,如果要在2050年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從現在開始中國每年需要6億千瓦到8億千瓦甚至更高的裝機量,才能夠滿足未來25年到35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與未來的市場規模、最終所需的裝機量相比,未來應該還有10倍、20倍,甚至更大的市場空間。光伏行業的發展才剛剛開始——如果把它比作人的成長,現在頂多處于“青少年時期”,所面對的問題,也是暫時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認為,任何一個行業都有波動起伏,任何時候都有春夏秋冬,在這個過程中,周而復始,有高有低,都是正常,經過一定時間的大浪淘沙,市場將重新取得新的平衡。無論波峰還是波谷,都存在著種種風險,但無論何時,做強做好企業總是抵御風險的最好辦法。
劉漢元的這一認知貫徹在通威的各產業條線日常運行中:用日積月累的奮斗,換來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用滴水穿石的決心和毅力,換來聚沙成塔的創新突破。
在通威,不止管理層或者技術人員在思考和追求創新求變,所有板塊、所有產業的員工,都帶著優化的思維,立足自身崗位在探索、在提高。這種“微創新”對工藝技巧和管理效率的探索與提升,已經形成了高度自覺和與之相匹配的激勵機制。
在這些機制的引領下,通威40余年專注水產飼料行業,一路走到世界領先;近20年深耕光伏,持續技術創新、精益經營,打造出了高純晶硅、高效電池兩大全球龍頭,并實現了組件業務的迅猛發展。這也讓通威無論經歷怎樣的調整、改變和完善,作為一個整體、龐大的組織,始終會產生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
連續三年登上《財富》世界500強榜單,對通威來說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點。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行業發展的波動起伏、技術競爭的白熱化等帶來的新挑戰,都是光伏企業需要跨越的關隘。通威能做的,是以更開放的姿態融入全球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