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
作者:呂亞群 吳鵬
在浩瀚的追光之旅中
每一顆星辰都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于筑夢的偉大征途上
每一位通威人都是前行路上的燈塔
他們是以勤勉鑄就輝煌的匠心者
他們是用汗水澆灌希望的耕耘者
他們是以智慧點亮未來的追光者
他們是用責任撐起天空的擔當者
榜樣不遙遠,力量在身邊
讓我們攜手并進
從他們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讓榜樣之光
照亮你我前行的道路本期《通威人 | 身邊的榜樣》
一起了解永祥光伏科技生產二廠UY工段三班班長劉燕琴的奮斗故事
光伏行業寒氣未散
暗流涌動
在永祥光伏科技的車間里
單晶爐臺
閃爍著橙紅的光
滾燙卻洶涌
生產二廠UY工段
三班班長劉燕琴就站在爐前
眼神專注如針尖
她深知每一次液流的微小波瀾
都可能讓那根承載著能量的晶棒驟然斷裂
01
警報聲中的覺醒
2024年3月
劉燕琴調至生產二廠單晶制造UY工段
迎接她的不是新環境的期待
而是工段爐臺放斷率
居高不下的沉重壓力
面對困境
有員工小聲嘀咕
“數據壓到公司平均線就得了”
“何必跟自己過不去”
“這警報聽得人心慌”
“能‘差不多’達標就謝天謝地了”
附和聲里透著疲憊和無奈
然而這些話
在劉燕琴耳中分外刺耳
她眉頭緊鎖
目光掃過一張張
寫滿焦慮的臉龐
幾天后
她抱著厚厚一摞
記滿了密密麻麻數據的手寫記錄本
步履堅定地走進工段會議室
她將記錄本重重拍在桌上
指尖敲擊著記錄本
聲音不大卻十分有力
“別小看這0.1%!”
她環視眾人語氣
不容置疑一個爐臺一天
因為“差不多”浪費0.1%
十個爐臺呢
一百個爐臺呢
一年365天累積
下來那就是巨大的產量損失
每一次警報響
每一次斷線
都是真金白銀
這個“差不多”是要人命的
我們不能習慣它
更不能縱容它
劉燕琴在調試設備
02
向“差不多”宣戰
面對單產提升的困境
劉燕琴選擇向“差不多”宣戰
工段長組織班組長現場討論
從爐臺切換、新系統轉化到員工操作
數十個因子被反復審視
傳統的肉眼判斷液口距
在劉燕琴看來已是遲到的警報
“能否在斷線前就摁住那根導火索?”
一個念頭在她腦海中閃現
用“NZ”方式主動吸附清除雜質
能否提前化解風險
征得領導同意后
劉燕琴在班組爐臺展開小規模實驗
每一次操作都謹慎
每一次等待都專注
理想豐滿
現實卻骨感
當“NZ”首次提出
迎接劉燕琴的是21天連軸轉
38次試驗失敗
以及年輕團隊的不解與沮喪
然而經驗會說謊
數據卻從不騙人
斷線數據終于開始下降
劉燕琴的“數據之矛”刺穿了經驗的壁壘
這微小的勝利如同星火
漸燃起團隊的信心
僅僅一個月
工段放斷率就下降了5%
對于劉燕琴來說
提出“NZ”概念只是第一步
真正落到操作上
她同樣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新手
但愛學習、肯鉆研的勁頭
讓她總能快人一步
當別人還在摸索
拉出的晶肩宛如
形態各異的“藝術品”時
劉燕琴已率先掌握精髓
她協助工段長迅速建立起
嚴謹的“NZ”工藝操作標準
將縹緲的“藝術品”化為可復制的技術
03
從質疑到信服
當“NZ”工藝進入全面推廣階段
劉燕琴才意識到
真正的硬仗才剛剛開始
看到放斷率實實在在下降了5%
部分員工緊繃的弦松了下來
一種“可以歇歇了”“夠好了”的
“躺平”心態悄然滋生
“降5%夠好了 何必較那個勁”
一位年輕員工私下嘀咕的話
再一次傳到了劉燕琴耳中
她沒有直接批評
而是在一次班后總結會上
指著這位小伙子腳上嶄新的名牌球鞋
溫和卻有力地反問
要是耐克廠在粘鞋底時
也想著差不多
而差了5%的膠水粘合度
你這雙鞋能經得起
一場激烈比賽的全場奔跑嗎
小伙子頓時語塞
臉微微發紅
這個生動的比喻
像一記警鐘敲在大家心上
新工藝推廣的最大阻力
并非技術本身
而是人們根深蒂固
的操作習慣和思維慣性
這堵“無形的墻”橫亙在面前
劉燕琴深知強制命令收效甚微
她再次扎進現場
哪個爐臺操作遇到問題
她就出現在哪個爐臺旁
她將復雜的“NZ”工藝原理掰開揉碎
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解
更不厭其煩地親自示范
用一次次成功的實操
和前后對比鮮明的數據說話
新工藝不僅能有效降低斷線率
更能顯著提升
單根晶棒的長度和品質
直接帶來單產的提升
實實在在的效益數字
最終融化了疑慮的堅冰
推動著新標準在工段內扎實落地
劉燕琴在工作現場
04
玫瑰與暖陽
在工友宋俊武眼中
劉燕琴是朵“帶刺的玫瑰”
工作時銳利
對己對人嚴苛
斷線率高峰時
她幾乎把車間當家
爐臺旁的身影
成了工段最熟悉的風景
然而工裝之下
她卻是三班年輕人口中
溫暖的“劉嬢嬢”
生活里的關懷
讓班組的心緊緊凝聚
成為全車間最穩定的隊伍
五月
歷經一個月驗證
數據再次證明
UY工段整體放斷率下降5%
單產提升了5.8%
這背后是劉燕琴帶領著團隊
無數次俯身爐臺的汗水
是將問題“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執著
從2019年初入光伏行業
到扎根通威永祥
從單晶學徒到獨當一面的班長
劉燕琴的足跡始終在爐臺之間延伸
她身上有通威人樸素的信仰
在平凡的重復中
蘊藏著破局的密碼
每一次對“差不多”的挑戰
每一次對“不可能”的叩問
都如蛇行千里
雖無雷霆之勢
卻以每一步的堅韌
丈量著穿越寒冬的距離
“哪有什么奇跡”
“不過是在差不多的地方多走了三五步”
這是劉燕琴常掛在嘴邊的話
在她看來通威“蛇行千里,行穩致遠”的智慧
正在于這千萬次微小的精進
永祥光伏科技生產二廠UY工段三班合影
劉燕琴的探索
亦是通威探路者的縮影
在行業寒潮中
他們以爐火般的專注融化堅冰
在平凡的崗位上
不斷拉直那條通往光明的晶線
他們不再坐等春天
而是用每一次對“差不多”的拒絕
一寸寸鑿開了凍土
讓屬于奮斗者的春天
照進現實